
中国电力新闻网:两会访谈|张天任:发展多元化集中充电新模式
应鼓励发展多元化集中充电新模式
——访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
中国电力新闻网记者 白明琴
疫情期间,平时看似不起眼的电动自行车分外“受宠”,凭借多重优势成为“当红”的出行工具,其销量随之出现又一波增长。
“电动自行车方便快捷、低碳环保,已经成为城乡居民短途出行的主流方式。”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带来了一份关于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的建议。他表示,未来,随着城镇化深入推进、共享经济等新商业模式涌现,以及绿色出行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电动自行车还有更加广泛的应用空间。为有效避免电动车充电带来的安全隐患,他提议鼓励发展多元化集中充电新模式,构建电动自行车治理现代化体系。
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年均产量超过3000万辆,市场保有量近3亿辆。在张天任看来,这些已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电动自行车对构建和谐有序的现代交通体系、有效缓解道路拥堵、防治城市大气污染等发挥着积极作用,也越来越成为城乡居民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
不过,张天任在调研中发现,在电动车安全管理方面,目前较大的薄弱环节集中在充电管理领域。近年来,电动车火灾事故时有发生,起火原因主要是充电不当引起的电气故障。受制于小区物业条件,不少居民将自行车停放在室内、楼道及楼梯等公共区域充电,造成了非常大的火灾事故隐患。
“只有进一步构建完善现代化的治理体系,鼓励发展多元化的集中充电新模式,才能有效消除各类事故隐患,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电动自行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绿色出行需求。”张天任说道。
为此,他建议将“老旧小区新增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纳入政府实事项目。明确年度集中充电设施的新建或改造计划、目标,加强督导落实;集中充电车棚应有智能充电、烟感报警、自动喷淋等设施,可以自动充电、定时断电、故障报警;改造资金由政府、物业、业主三方筹措。
同时,加强对新建住宅小区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的推广和落实。新建小区在设计过程中,没有规划集中充电场所和设施的,住建部门不予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图审查机构在审查时提出修改意见,确保新建小区的集中充电设施不低于一定的比例。
另外,还要鼓励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形成多元化、共享化的集中充电新格局。
支持在不具备建设集中充电设施的场所或公共场所设立充换电柜,建设充电桩等;尽快制定充换电柜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市场准入机制;鼓励各类资本进入充换电柜行业,降低准入门槛,有序规划发展,完善退出机制,鼓励共享经济新业态的发展。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