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来路不寻常 开局殊不易 创新正当时
“总理的报告客观展示了成绩,也分析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3月5日,在听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后,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广东省委副主委、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卢传坚表示,“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而党和人民政府经受住了这次巨大的考验。”
来路不寻常,开局殊不易。卢传坚的感慨颇有代表性。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回望,不少委员们都感慨刚刚过去的2020年,全国上下经历了重大考验。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表示,《政府工作报告》细数了成绩,描述了蓝图,部署了任务,令人振奋人心。他表示,“在受疫情影响的大背景下,我从报告中听出了我们发展的信心不会动摇,干劲不会松懈,只要我们按照报告布置的工作扎实有效推进下去,各项任务目标就一定能够达成。”
过往战胜困难的经验给了大家发展的信心。这份信心,并非静待“风平浪静”,而是敢于在“大风大浪”闯出一番新天地。
作为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创新”在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40多次。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发挥资本市场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上的资本激励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吸引更多长期资本投入到科技创新中,鼓励资本投新、投早、投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他强调,要以企业创新联合体为载体,打通产学研一体化机制,并建议要发挥资本市场枢纽作用,推进创新要素资本化。
全国人大代表、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则表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运营市场机制激励企业创新,并进一步细化了具体的激励措施。“这说明国家对于企业创新充满信心和期待,让我们备受鼓舞。作为重要的市场主体,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和底气应主要来自于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企业才能建立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
作为新能源企业的代表,在张天任看来,创新意味着继续守好绿色能源主业。他表示,当前新能源企业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这也要靠不断创新来把握。“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并提到要大力发展新能源。这既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创新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是我们国家体现责任担当的体现。我们要通过科技创新、‘绿色智造’,把产业向绿色、高端、高质转型引领,并加速推进制造型企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在节能减排中发挥新能源企业更大的作用。”
“当前,民营企业发展模式已由扩张型转变为创新型,逐步掌握了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涌现出一大批创新能力强、业态模式新、质量品牌优、管理水平高、国际融合好的明星企业民营企业。建议加快构建多元化支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体系,例如,对掌握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企业实施更大力度的税收减免等措施,强化民企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力地位’。”全国政协委员,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江浩然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