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张天任代表:发展智慧型储能电站 支持动力锂电池再生利用
中国报道讯(记者 王哲)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21年八大任务之一。作为新能源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长期关注清洁能源的发展。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需要降低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清洁能源。我国国土面积广阔,风光资源非常丰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潜力巨大。但与传统能源相比,可再生能源电力输出不稳定,不平滑,具有波动性、间歇性和随机性等特性,这对电网安全带来了严重挑战。
张天任就此表示,无论是发电侧还是用电侧,如果配置智慧型储能设备,形成发、储、用一体化的清洁供电系统,不仅可以帮助可再生能源平滑出力,保障电力系统稳定安全运行,也能“削峰填谷”,补充用电缺口,改善电力质量。
因此,张天任建议,大力发展智慧型储能电站,以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为何要大力发展智慧型储能电站?他指出,在大规模新能源发电环节,储能系统有利于削峰填谷,使不稳定电力平滑输出。
除此之外,在常规能源发电环节,储能系统可替代部分昂贵的调峰机组,在实现调峰的同时,还能解脱被迫参与调峰的基荷机组,提高系统效率;在输配电环节,储能系统能起到调峰和提高电网性能的作用。此外,设置于用户侧的储能系统,还可以通过电力储放提高供电安全性和经济性。
但受制于产业政策、市场定位、价格机制、规范标准等因素,储能电站还存在诸多问题。这其中包括产业政策不够稳定、市场机制不够完善、产业定位不够清晰,以及标准规范不够健全。
针对上述储能电站存在的问题,张天任认为,要将储能产业纳入国家“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他建议,国家在能源领域“十四五规划”及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中,明确储能行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实施路径,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科学指导储能产业健康发展,规范发展;加强行业发展顶层设计指导,建立新型电储能国家规划体系;探索海上风电、陆上风电、集中式和分布式光伏配置储能的行业标准,更好发挥储能在新能源消纳中的作用。
张天任近年来还持续关注动力电池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和电动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的发展问题。围绕新能源电池的可持续发展,今年他提出了《促进资源综合高效利用的建议》《关于进一步支持动力锂电池再生利用促进循环经济的建议》《关于进一步支持铅蓄电池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等建议。
张天任表示,“十四五”期间,预计动力电池产业产值将突破千亿元大关。目前,动力电池的产业链正在逐步完善,上游材料、中游制造及下游应用和回收等环节都在逐步完备,动力电池企业也在智能化技术、资产管理等方面持续发力。未来,通过不断发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动力电池产业将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强对废旧动力电池的综合利用、再生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既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也有利于保障资源安全。退役的锂电池,一些可以作为电信基站等储能电源,进行梯次利用;还有一些彻底报废的锂电池,也可以进入循环再利用系统,拆解并提炼其中的贵重金属材料,再生利用。只有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特别是电池报废后的循环再生利用,才能真正发挥这一绿色产品的环保效果,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张天任强调,“另外,报废的动力锂电池是宝贵的‘城市矿山’,且金属含量远高于矿石,将其中的锂、钴、镍等有价金属加以回收,再生利用,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进口,保障国家资源战略的安全。”
张天任认为,应由相关主管部门牵头,出台《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配套措施,引导新能源车企、锂电池生产企业与有处置废锂电池资质能力的企业(即“白名单”企业)开展合作;严厉打击把废电池出售给没有处置能力的无资质企业或二手经销商。
其次,针对规范回收企业缺少进项票的问题,张天任建议给予税收抵扣。具体来看,在终端产品销售上给予8%的增值税抵扣,缓解合规企业因采购无票电池带来的处理成本压力。
最后,张天任建议,向合规的磷酸铁锂再生利用企业提供政策补贴。针对磷酸铁锂电池处理“成本倒挂”的问题,可按1500~2000元/吨的标准给予回收处置补贴或税收优惠,以提高处置企业处理磷酸铁锂电池的积极性。
来源:中国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