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汇聚乡贤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1-3-15 8:48:00  阅读数:960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越来越多的乡贤承载着乡亲们的期待,推动产业发展,传承乡村文化,推进乡村治理,带领乡亲们奔向美好生活。两会上,多位全国人大代表为乡贤发声,希冀越来越多的乡贤融入乡村振兴中。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在农村的长期调研中发现,空心化及青年流失弱化了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迫切需要乡贤群体发挥作用。赵皖平认为,培育乡贤文化,发挥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既是历史传承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还是浙江省长兴县新川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同时也是长兴县乡贤联谊总会会长。他带领村办小厂一路成长为大型企团,但依旧把乡村放在重要位置。

张天任认为,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要鼓励新乡贤回家,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如何吸引更多乡贤返回农村、助力乡村振兴?赵皖平认为,乡贤与乡村联系的纽带是乡情乡愁,留住乡愁才能吸引乡贤回归故里。这一观点,与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素明不谋而合。周素明表示,以“乡缘”为纽带,积极发挥即将退休或者已经退休的乡贤群体作用,推动乡贤回归、激活乡贤资源、凝聚乡贤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越来越多的乡贤承载着乡亲们的期待,推动产业发展,传承乡村文化,推进乡村治理,带领乡亲们奔向美好生活。两会上,多位全国人大代表为乡贤发声,希冀越来越多的乡贤融入乡村振兴中。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在农村的长期调研中发现,空心化及青年流失弱化了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迫切需要乡贤群体发挥作用。赵皖平认为,培育乡贤文化,发挥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既是历史传承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还是浙江省长兴县新川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同时也是长兴县乡贤联谊总会会长。他带领村办小厂一路成长为大型企团,但依旧把乡村放在重要位置。

张天任认为,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要鼓励新乡贤回家,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如何吸引更多乡贤返回农村、助力乡村振兴?赵皖平认为,乡贤与乡村联系的纽带是乡情乡愁,留住乡愁才能吸引乡贤回归故里。这一观点,与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素明不谋而合。周素明表示,以“乡缘”为纽带,积极发挥即将退休或者已经退休的乡贤群体作用,推动乡贤回归、激活乡贤资源、凝聚乡贤力量,助力乡村振兴。让张天任担忧的是,一方面,重“官乡贤”“富乡贤”、轻“文乡贤”“德乡贤”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弱化了新乡贤对文化和道德的引领作用,不利于吸引更多的乡贤回归;另一方面,与城市相比,农村在医疗、教育、文化、交通等基础配套不够完善,难以满足乡贤在乡村生活的基本需求,影响了离退休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的返乡进程。

“制度规范的缺失导致新乡贤回归的运行机制不健全,部分乡贤想回回不来、回来留不住、留住留不长。”张天任说。

在赵皖平看来,维系好乡情、乡愁这根乡贤与乡村联系的纽带十分重要。要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着力打造设施完备、生活便利、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要保护乡村原有建筑风貌和村落格局,留住乡土记忆,留住乡愁,吸引乡贤回归故里。同时,通过建立具有特色的公益性书院和乡贤馆,作为区域文化传播的中心,凝聚文化共识,唤醒集体意识,强化乡贤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

“各级政府应在乡贤回乡投资、用地保障、资金支持等方面开通绿色通道,提供政策保障。”张天任建议,制定详细的乡贤权益保障办法,以更好地引导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返场”。

周素明也建议,地方出台配套措施,汇聚乡贤力量。一方面,强化政策保障,善待乡贤;另一方面,创新激励举措、搭建创业平台,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向乡贤回归创业提供融资支持。

张天任认为,乡贤各有专长,要根据其主要特长发挥专业作用。如“富乡贤”可以带领村民发展产业,推动产业兴旺、百姓富裕;“文乡贤”可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弘扬崇文兴学的优秀传统,推动乡村文化传承;“德乡贤”可以发挥价值引领的风向标作用,完善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赵皖平建议,发挥乡贤作用,一要完善机制,引领乡村善治,搭建新乡贤与乡村社会结构有机融合的平台,组建村级乡贤议事会、乡贤工作室等,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二要搭建平台,助力产业振兴。发挥乡贤在项目引进、资金回流、企业回迁、信息回传等方面作用,帮助村民发展产业,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村民收入。三要敦风化俗,涵育文明乡风。引导新乡贤积极参与乡规民约制定,以其自身所具有的人文道德力量维护乡村社会秩序,传承和引领以文化人、以德润心、崇德向善的乡村人文精神。

来源:中国社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