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市场主体获得感满满 凝心聚力再启征程
本报记者 马梅若
“听了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我十分激动。”3月5日中午,刚刚从人民大会堂离开还在返回驻地路上的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王作英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我最关心科技创新这个部分。本次报告提出要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加强长期稳定支持。这是十分必要的。在农业基础研究领域,我觉得应该从资源保护、研发新品种、加强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强相关研究,这些都有利于让农业产业增收,有利于乡村振兴。”
同样关心科技创新的还有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刘伟。他认为,新技术新业态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这为我们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此外,最令刘伟感到振奋的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稳市场主体,完善减负纾困等政策,延续并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他表示,这对于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挑战的广大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温暖人心。这些政策“大礼包”能够很好地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培育发展新动能,走高质量的转型升级道路。另外,他还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涉企政策要多听市场主体意见,支持企业家专注创业创新、安心经营发展。近年来,党和国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家感到备受尊重,大大增强了企业的获得感,涉企法规也更有生命力,更容易落到实处。
来自民营企业的全国政协委员、恒银科技董事长江浩然也感受到了报告对民企的拳拳呵护之意。“当我听到总理说到‘要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说到‘为企业雪中送炭,助企业焕发生机’时,我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他表示,总理讲话言简意赅,说到了老百姓和企业家的心坎里。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定当尽心尽力,担当作为,不断为国家、为人民攻克技术难关。
“作为一位经济界的政协委员,我关注到总理在报告中再次强调减税降费。”全国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李香菊表示,在世纪疫情冲击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不确定性比较大的背景下,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尤为重要。“减税降费是助企纾困直接有效的办法,实际上也是 ‘放水养鱼’、涵养税源。”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表示,报告提出要建设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大篇幅讲到减税与退税问题,要求各地要出台税费减免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在他看来,一揽子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导向精准,大幅降低了科创企业、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中低收入群体的税费负担。这些实打实、硬碰硬的税惠大礼包让企业有了更多的资本用于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来自基层企业的代表,他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温暖,也坚定了继续深耕实体经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总理的这份报告蕴含着沉甸甸的思想力量,改革和民生分量。过去一年,中国人民创造了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委员、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巩富文对《金融时报》记者满怀信心展望未来,“2022年将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总结过去五年工作,擘画未来发展蓝图。我们生逢伟大时代,要充分发扬主动精神,强化责任担当,交出新的时代答卷。”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