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张天任:构建城市交通绿色多元化出行体系,满足老百姓绿色出行

发布时间:2022-3-9 8:45:00  阅读数:4077

 

“电动摩托车(包括电动轻便摩托车)是新能源交通出行工具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构建城市交通绿色多元化出行体系,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助力‘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3月3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天能集团方面获悉,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今年两会期间带来《关于鼓励电动摩托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更好满足老百姓绿色出行的建议》等27份议案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

在张天任看来,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和燃油汽车数量激增,交通拥堵、城市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电动两轮车凭借绿色环保、方便快捷、经济实惠等特点成为老百姓短途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其中,电动摩托车综合了电动自行车和燃油车的特点,通行效率更高、道路占用资源更少,更加符合机动车小型化、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张天任补充道。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目前仍是实施“禁限摩”的国家。时间回拨到1985 年,北京首次以地方行政法规形式颁布“禁摩令”,到目前为止,全国有200多个城市加入“禁限摩”阵营。而电动车新国标实施后,电动摩托车与电动轻便摩托车被认定为机动车,纳入了摩托车管理范畴,同样受到“禁摩令”的限制。

发展电摩产业优点众多

张天任表示,“禁摩令”颁布以来,一直争议不断。“交通安全、道路压力、社会治安、尾气排放等问题,并未随着‘禁摩令’的推行而得到显著改善,反而影响了老百姓出行,增加了出行成本。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近年来摩托车的交通事故发生率比汽车要低,同时摩托车相较于汽车,体积更小,出行高峰期更有利于通行,缓解道路压力。”

张天任认为,近年我国“天网”系统的实施,摩托车相关的“飞车抢夺”等犯罪事件发生率也大幅降低。而电动摩托车在综合了传统燃油摩托车的优势外,更加绿色环保,不存在尾气排放、污染环境等问题,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何要鼓励发展电动摩托车产业?张天任认为,主要有以下三大优点:

一是促进多元化绿色出行,缓解交通压力。张天任认为,电动摩托车(包括电动轻便摩托车)综合了传统燃油车和电动自行车的优势,以及相较于汽车通行效率高、道路占用资源少等优势,对实现城市交通多元化出行、提高出行效率、降低社会运行成本、满足老百姓美好生活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张天任举例说道,目前在欧洲多地,当地政府都制定了具体措施,倡导多开摩托车、少开汽车,以此抵消使用汽车带来的油耗、道路通行率、车位占用面积等问题,缓解交通出行的压力。

二是更高效地满足居民通勤与物流行业蓬勃发展的需求。张天任表示,电动车以其绿色环保、快捷轻便的优势,成为当前老百姓短途出行的主流方式,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的需求也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外卖、物流行业,成为“小哥”们出行的首选载具。

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1200万名外卖配送和快递从业人员,按每天出行40次、平均3公里/次计算,每天需要骑车行驶120公里,电摩可以满足每天100公里以上的出行要求,而符合新国标要求的电动自行车仅有40公里。“相较于最高时速不能高于25Km/h,整车重量不得超过55Kg的电动自行车,电摩速度更快、载重更多、续航里程更长、动力更足,更能满足外卖、物流行业‘小哥’的需求。”张天任说道。

三是拉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在张天任看来,电动摩托车由蓄电池、电机、控制器、车架和其他配件组成,产业链涉及零部件生产、整车制造、产品销售,产业链长、辐射面广,有助于稳定和拉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贡献税收。“去年我国电动二轮车总销量达到5000万辆,电摩销量约占四成,达到2000万辆,产值超过500亿元,直接和间接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岗位。”

打通产业发展政策痛点

公开资料显示,近几年,国家非常重视电动车产业的规范发展,发布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18)及《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GB/T24158-2018)。

张天任认为,目前电摩产业发展仍面临管理“一刀切”,产业发展的政策堵点未能有效打通等问题,特别是电动摩托车的路权得不到充分保障。

“当前,全国有200多个禁限摩城市,电动摩托车虽然被赋予了‘合法身份’,但仍没有实现‘上路合法化’。许多城市的交通资源仍大量向汽车倾斜,老百姓出行大量使用四轮车,导致道路更加拥堵,交通状况日益堪忧,不利于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同时,也极大地抑制了电动摩托车产业的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及结构优化,对电动摩托车产业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张天任表示。

为进一步打通政策堵点,推动电动摩托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多元化绿色出行,满足老百姓美好生活需求,张天任提出三项建议:

一、实行分类管理,逐步放开电摩禁行、限行。强化道路交通管理,对燃油摩托车和电动摩托车(包括电动轻便摩托车)进行分类管理,逐步放开路权,在总量规划和控制的前提下,优先予以恢复电动摩托车(包括电动轻便摩托车)在禁限摩城市和路段的正常通行,针对老百姓实际工作与生活场景,制定电动摩托车相关交通管理办法,构建多元化城市交通体系,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二、支持创新发展,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建议具有产业优势的地方政府,制定出台产业扶持政策,鼓励电动摩托车及上下游相关企业在环保节能、电动化、智能化方向加大研发力度,开展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品质;鼓励企业开展兼并重组上市等,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具有强大资源整合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骨干企业,形成具有辐射力、引领力的产业集群。

三、加强安全管理,制定处罚管理制度。建议加强对电摩道路交通安全行驶的长线管理,加强消费者的道路安全教育培训;增加电动摩托车(包括电动轻便摩托车)安全与营运的过程管理与考核,对于违背规则的人员按照汽车扣分制的方式进行管理。

建设新能源大交通体系

除了提交有关电动摩托车产业的建议外,张天任还将视角聚焦到四轮低速电动车产业之上。在张天任看来,四轮低速电动车广受欢迎,产销量巨大,但却备受歧视,夹缝生存,甚至面临被扼杀的风险。“没有财政补贴、没有政府扶持的四轮低速电动车,一直在政策的夹缝中生存,产销量却保持着年均超过30%的增速,说明其具有强大的市场生命力。”

公开资料显示,四轮低速电动车2010年前后起步,之后迅速发展壮大,截至2020年,我国四轮低速电动汽车保有量增加到1000万辆以上,2030年有可能突破3000万辆,其上、中、下游已经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整体市场规模达到万亿元级别。

张天任表示,四轮低速电动车不仅在优化新能源交通出行结构、减少碳排放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全国四轮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有上百家,年产能超过200万辆,加上上、下游产业链共涉及上千家企业,还有大量的经销网点,整个产业对扩大内需、增加税收、拉动就业的贡献是巨大的,不宜忽视。

“老龄化社会到来,群众需求巨大,四轮低速电动车产业是便民、利民、惠民产业,应当在阳光下健康发展。”张天任指出,四轮低速电动车被人称为“老年代步车”,虽然定义不准确,但却反映出现实的合理诉求。

四轮低速电动车也有着明显的市场优势。张天任表示,一是购买价格低廉,1万~2万多元就能购买;二是使用成本低,每百公里耗电约为10千瓦时,每公里用电成本只要5分钱;三是便捷实用,不仅配置越来越丰富,而且灵活便捷,路况适应性强。

此外,张天任还表示,四轮低速电动车车身很小,占用道路面积和资源少,不是增加拥堵,而是可以减少拥堵。现在反映的乱停乱放、增加拥堵问题,不是四轮低速电动车本身的问题,而是管理和引导的问题。

不过,四轮低速电动车产业同样面临着众多问题。张天任指出,第一,产业政策不够明晰;第二,“合法身份”迟迟未能落地,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第三,缺乏行业技术规范,产品质量不能保证;第四,“路权”仍不明晰;第五,车型品类管理仍不明确,标准过高可能扼杀产业,并留下隐患。

在张天任看来,四轮低速电动车是一个新生事物,应该给一个包容、宽容的发展环境,通过制度引导其健康有序发展。新能源大交通体系,应该是多元、包容、具有多样选择性的绿色出行体系。

他建议,合理归类,明确产品属性。将四轮低速电动车作为一个单独品类管理,定义为“电动四轮摩托车”,纳入摩托车管理的方案,定义为“微型低速电动汽车”,在“低速”技术规范领域,与已有小型电动汽车区别开来,同时将路权也区隔开。

他还建议,建设差异化技术规范体系,平衡负外部性特征。根据四轮低速电动车的技术特点,制定专门的技术规范体系,尽可能地通过技术规范约束,来消除其低质、安全性较差、配置混乱等负外部性特征。四轮低速电动车技术规范,要与传统意义上理解的小型电动乘用车区别开来,如果技术标准过高,那就失去意义,可能直接扼杀这一行业的发展。

此外,张天任还建议实施差別化交通管理,保障安全畅通。在路权、车辆注册登记、牌照管理、驾驶证管理、事故处理和保险等方面,对四轮低速电动车实施相应的管理制度,保障安全畅通。

“每一个新生事物都有其出现存在的合理性,在四轮低速电动车的管理规则制定以后,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将会引导这一类产品充分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张天任表示。

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