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企业拥抱数字化难在何处?人大代表“对症下药”解题
浙江某制造业企业生产车间。黄慧 摄
中新网浙江新闻3月10日电(黄慧)伴随互联网、大数据、5G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时代元素蓬勃发展,数字化浪潮扑面而来。
面向广阔机遇,企业拥抱数字化成大势所趋,但也面临诸多待解的难题,如“不敢转”“不会转”问题仍然存在、数字化转型人才短缺、数字化能力和水平还不够高。全国两会期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对症下药”提出解题之策。
“中小企业‘不会转’‘不敢转’问题仍然存在。”全国人大代表,万丰奥特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陈爱莲表示,数字化转型人才的短缺也是中小企业转型面临的瓶颈。
“帮助中小企业破解数字化转型难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协同和精准施策。”陈爱莲建议,梳理与整合已有产业数字化政策和科创扶持政策,将政策优化面逐渐聚焦产业数字化转型行动。
“应用场景是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路径,有必要积极推动建设行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基地。”陈爱莲表示,还应加速搭建产业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例如可细化实施补贴核心企业等措施,利用产业园区等渠道搭建应用推广平台。同时,她还认为要注重消费互联网与工业互联网融合,进一步提高产业数字化效率。
数字赋能,有助于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迈向高质量发展。
审视当下,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认为,目前大多数企业数字化能力和水平还不够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制造业转型、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
在他看来,制造业龙头企业具有实力规模强、数字化实践场景多、数字化经验足等优势,对于整个行业数字化转型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为此,他建议实施数字化转型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搭建面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打造一批数字化标杆项目。
张天任还建议政府加大公共数据开放力度,建立健全不同层面的数字化服务“资源池”,让制造业龙头企业更加便捷地“上云用数”;在国家层面组建数字化专家咨询指导团队,为制造业龙头企业提供“一对一”专业服务,全力打造数字化转型供给侧生态。
针对企业数字化人才较为短缺这一问题,他建议支持数字化人才招引培训,如出台制造业龙头企业引进数字科技人才相关优惠政策、大力构建数字化学习云平台等。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浙江移动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郑杰同样关注到了数字化人才短缺问题。“近年来,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化人才需求呈现井喷态势。”
中国正大力推进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工作,并取得了积极成效。郑杰认为,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仍存在数字素养的教育培养和普及力度不够、数字技能职业教育的标准规范不清、数字化人才培养的投入和保障不足问题。
为此,他建议从普及数字素养教育、推动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的规范发展、完善数字化人才资源和服务保障体系入手,全面提高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完)
来源: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