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全国人大代表张天任:以数字化改革驱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本报讯 记者张明柳报道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能更优。如果能为营商环境插上数字化翅膀,必然会为优化营商环境按下“加速键”。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带来一份关于以数字化改革驱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的建议。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新时代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土壤”。2020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了数字营商环境。此后,各地根据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开展了各具特色且卓有成效的积极探索,广泛运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致力营造数字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从近3年全国各地的探索实践中可以看到,虽然数字化改革在赋能营商环境优化方面成绩斐然,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张天任告诉记者。
“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是数字营商环境的核心特征,数据是数字营商环境的基石。但当前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及顾虑数据的安全性,一些部门在数据上仍未实现共享。这也导致了部门协同协作程度有限,全过程数据驱动还难以实现。”张天任说,数字空间治理短板尚待补齐。
此外,张天任认为,随着政府的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空间的规模愈来愈大,滋生的问题也随之增多,如,数字安全和数字经济规范等问题,而相关的监管制度、治理措施等相对欠缺。
对此,他建议,一是打破数据壁垒,加快数据的全归集、全共享。根据行政区划,建立统一的大数据政务服务平台。“目前,很多地区将推动涉企行政审批服务‘网上办’乃至‘一网办’,作为数字技术赋能营商环境的主要举措。”张天任介绍。
二是聚焦企业需求,不断拓展营商环境应用场景。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市场要素等,探索新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开发更多具有前瞻性、主动性的营商环境应用场景,持续创新营商环境在线服务,实现企业需求在哪里营商环境服务就提供到哪里,即办事不出门,服务送上门。
三是创新监管机制,科学应对市场失灵的数字经济。通过数字技术和数据运算方法,开发有关平台经济、互联网金融、在线直播等方式,实现智慧监管和有效治理,形成规范化、长续性发展的良好环境。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