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表委员热议—— 引领民营企业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发布时间:2023-3-14 8:07:00  阅读数:4240

 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外部冲击等因素影响下,市场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何引领民营企业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代表委员们畅所欲言。

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律是最根本的保障。全国政协委员、金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舒心建议,树立平等保护、促进发展的立法理念,重点围绕民营企业市场准入、产权保护、投资融资、公平竞争等方面,加快推动修改或者制定相关政府规章。健全充分听取民营企业意见的立法工作机制,拓宽并固化意见征求的渠道,在组织起草涉及民营企业的地方性法规草案、政府规章和重要规范性文件过程中,广泛听取民营企业意见建议。在涉及企业权益的立法审修工作中,必要时对行业协会、商会开展立法调研,深入了解其利益诉求。

全国政协委员、香江集团董事长翟美卿建议,应厘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边界,政府机构不对微观经济活动过度干预,形成公开、透明、公平的市场规则,确保各类市场主体都认可、各方利益最大化。管理部门应该带头遵守契约精神,遵守市场规则,不直接用行政手段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

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民营企业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营商环境,也需要政府的积极有为。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提出,应完善民营企业的支持机制,拓展民营企业发展空间,为企业注入“强心针”。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建议,鼓励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走近民营企业,真正营造良好的“清”“亲”政商关系。引导更多具有行业代表性的民营企业参与地方产业规划和项目招引,保护和增强民营企业家参与发展经济的主体地位。将更多民营企业纳入地方政府、央企、国企集采库,尤其是让中小微企业明显感受到平等待遇的市场空间,从实效上支持更多民营企业产品和服务。

近年来,中央及地方出台多项助企纾困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扩大贷款投放。民进中央提交的《关于进一步发挥金融助企纾困作用的提案》建议,进一步增强金融产品的针对性,引导金融机构深入掌握特定领域企业的融资需求、企业经营状况和业务情况,研发、创新各类精准匹配的产品及担保措施。并进一步提高扶持政策的精准度。整合各行业部门政策、信息及相关纾困企业清单,建立统一的企业纾困信息平台,与金融机构实现企业相关信息的共享。

培育农业企业茁壮成长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一批现代化的农业企业。然而农业周期长、投资高、不确定性大的特点,让农业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着很多风险挑战,也让一些有意投身乡村振兴的企业望而却步。

“龙头企业少而小;抗风险能力不足,影响力和竞争力差;全产业链条短,延伸和扩展链不足;产业附加值少。”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永泰县希安油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卢玉胜认为这是目前农业企业遇到的普遍问题。

“党的二十大对产业链供应安全稳定作出了部署。企业是产业链的主体,特别是‘链主’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优势地位,具有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和协同创新组织动力,是重大产业关键竞争力的牵头者和主力军。因此,企业强,尤其是‘链主’企业强,整个产业链才能兴旺。”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煤山镇新川村党委书记张天任认为,应重点培养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着力发挥整合创新资源和要素的重要作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要让产业链上下游的小农户与小微企业也得到实惠。卢玉胜建议,要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建立原料生产基地,让小农户有机融入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中,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户、小微企业充分享受龙头企业发展红利,与农民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共同体,加快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建设,构建“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农企融合共赢模式,明确企业和农户收益。“由此形成产业集群,不再是中小散户没有效率的单打独斗。”

为打通民营企业投身乡村振兴的道路,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表示,应做好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规划。通过设计“村集体经济有收益、村民有受益、企业有效益”的可持续利益联结分配机制等,让民营企业投身乡村振兴更有底气;建立健全风险分担机制,让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更可持续。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