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新闻网:张天任代表:用好农村文化礼堂 让乡村文化“活”起来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乡村振兴,文化是魂。”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张天任就进一步建好管好用好农村文化礼堂发表了自己的建议。
张天任表示,农村文化礼堂是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巩固农村思想政治阵地的重要载体,建好管好用好农村文化礼堂,对巩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农村文化礼堂因何落后?
浙江省自2013年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以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点到面,种文化、送文化、记文化;农民演、演农民、农民看,让文化礼堂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靓丽风景和精神坐标。张天任认为,农村文化礼堂受到了各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而农村文化礼堂依然落后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一是经费存在缺口。由于村级经济比较薄弱,资金主要来源于上级政府拨款,单靠专项补助资金只是“杯水车薪”;
二是管理人才缺乏。乡镇文化干部大多身兼数职,精力有限,间接影响农村内部文化人才的培养。村级文化管理员大多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对文化设施的管理力不从心;
三是骨干文艺人才缺乏。农村居民参与文化活动和自办文化节目的积极性很高,但普遍存在缺乏专业文艺人才指导和缺乏年轻人参与的问题,文艺活动内容较为单一,层次有待提高。
四是没有充分发挥文化礼堂作用。文化礼堂实现功能最大化尚需挖掘,在资源整合上留有空间,文化礼堂活动形式、活动特色上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和创新。
让农村文化礼堂真正“活”起来
张天任强调,依托文化礼堂建设,能够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推动村情民生事业发展,同时也能积极引领新时代文明。因此,为了进一步建好管好用好农村文化礼堂,助力乡村振兴,他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多方筹措,保证运行经费。将上级财政每年应将文化礼堂管理运行经费纳入文化建设奖励补助体系,以分级负担的方式保障文化礼堂日常管理运行和活动的开展;对村级经济组织进一步开发管理,提升文化礼堂自我造血功能;通过扶贫结对、文明单位结对帮扶的形式,给予一些资金补助;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动员鼓励企业和社会热心人士贡献力量,促成企业惠民服务进礼堂等。
二、挖掘形式,用好文化礼堂。大力开展教育类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文化融入农民群众生活。塑造“人心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态势,使主流文化不仅上墙,而且入心;大力开展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礼仪类活动,潜移默化地营造崇礼尚德的社会风气;大力开展文娱体育类活动。
三、建好队伍,提高管理水平。整合提升村级宣传文化指导员、大学生村官等现有基层文化建设力量,培养一支既能熟练操作、又能组织管理的文化礼堂建设工作骨干队伍。设置专职和兼职管理人员,定岗定位、责任到人;建立专家指导员队伍。邀请当地乡土专家、文化馆专业人才与各村结对,深入挖掘本地乡土特色,因地制宜建设、管理文化礼堂;建立农村宣讲员队伍。聘请一批德高望重的道德宣讲员和乡风评议员,定期或根据需要适时开展形势政策宣讲、热点问题引导和道德宣讲活动;建立农村文化志愿者队伍。将更多的党员、干部、知识分子、文艺老师等充实到农村文化志愿者队伍中来,鼓励他们以自己的知识、技能为群众提供公益服务。
张天任表示,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的振兴。要让农村文化礼堂真正成为发掘乡土文化、留住乡村记忆、振兴乡村文化、实现乡村振兴的灵魂所系和魅力所在。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