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网:全国人大代表张天任:关于加快建立安全高效的新型储能设施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建议
“十四五”是贯彻落实国家“双碳”目标的战略关键期,是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期,也是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难得机遇期。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中首次提出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随着储能设施的建设,储能安全问题一直被相关部门关注。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指示,其中多次强调了储能安全,包括以建立安全技术标准及管理体系,强化消防安全管理,严守安全底线为基本原则;在高安全、低成本、高可靠、长寿命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强化电化学储能安全技术研究等。
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安全始终是储能的生命底线。调研发现,存在部分问题亟需解决:
一是储能设施尚不够安全。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初期,一些缺乏核心技术的企业受政策和补贴吸引进入到行业中,安全问题时有发生,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电化学储能电站发生事故主要包括火灾、爆炸、中毒、触电等。引起火灾的原因主要包括:锂电池过充过放、短路、受挤压,电池内部正负极与电解液发生放热反应,导致电池热失控火灾等。如2021年4月16日,北京丰台区一座储能电站起火,造成3人遇难,火灾直接经济损失1660.81万元,事故调查报告认定,起火直接原因系磷酸铁锂电池发生内短路故障,引发电池热失控起火。
二是技术标准还不够完善。当前储能技术类别繁多,应用场景五花八门,储能效果良莠不齐,却没有明确、科学的储能行业技术标准和验收标准,客户难以辨识各种储能电池的技术区别和产品优劣,往往将储能电池的价格作为选择标准,容易导致市场陷入无序竞争,不利于储能产业良性发展。此外,目前储能电池、储能设备、储能系统集成等方面缺乏可供依照的技术标准,无形中也增大了新型储能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为了加快建立安全高效的新型储能设施,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据此建议:
一、加快推进新型储能系统安全规范。储能系统安全是系统工程,建议有关部门关注储能系统的全生命周期风险分析和较低风险的控制方法,加强系统设计安全研发,集中攻克电化学储能电池、储能设备、储能系统集成、检验及建造的标准体系,提高EMS能量管理系统的预警、监管、运维策略及机制,推动建立储能设备制造、建设安装、运行监测等环节的技术标准规范。
二、鼓励发展多种技术路线的储能电池。目前,锂电技术路线是电化学储能的主流,而电池的技术路线很多,包括高能铅炭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等等,建议在考虑循环寿命、规模化、安全性、经济性和能效等指标的基础上,鼓励发展多种技术路线的储能电池,特别是要鼓励新型高能铅炭电池的应用,打造更多的安全高效储能电站。
来源: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