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报:全国人大代表、天能股份董事长张天任 发展多种技术 突破电池原材料涨价困境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人大代表、天能股份董事长张天任接受了《中国汽车报》记者的专访,对当前动力电池行业的热点问题发表了看法。他表示,发展多种技术路线的储能电池,或许是解决电池行业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出路之一。
储能电池要多条腿走路 关注电池安全性
在张天任看来,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主要是因为供不应求,短期内仍将继续。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动力电池需求也随之增长,动力电池行业现在形成了供需两旺的格局。一方面,在需求推动下,有些上游原材料企业宣布扩产;另一方面锂矿的投产周期通常需要18个月以上,导致现阶段动力电池上游原材料出现供需失衡,三元材料及碳酸铁锂等价格一路高涨。
“发展多种技术路线的储能电池或许是一条出路。”张天任表示,目前,锂电技术路线是电化学储能的主流,而电池技术路线有很多,包括高能铅炭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等,可以在考虑循环寿命、规模化、安全性、经济性和能效等指标的基础上,发展多种技术路线的储能电池,特别是新型高能铅炭电池。
针对动力行业风行的产能扩建潮,张天任提出,要警惕行业结构性过剩。受新能源汽车消费热潮的影响,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142.8%,市场热度高涨。但一些企业“押宝”单一技术路线,存在较大风险,不一定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去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中首次提出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目前,新型储能已经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张天任建议,加快推进新型储能系统安全规范。储能系统安全是系统工程,建议有关部门关注储能系统的全生命周期风险分析和较低风险的控制方法,加强系统设计安全研发,集中攻克电化学储能电池、储能设备、储能系统集成、检验及建造的标准体系,提高EMS能量管理系统的预警、监管、运维策略及机制,推动建立储能设备制造、建设安装、运行监测等环节的技术标准规范。
张天任还强调,在关注电池技术提升的同时,也要关注其安全性。“开发高安全电池已成为业内共识。”张天任表示,目前电池安全已经成为车企除续驶和快充之外的新一轮宣传点,开发高安全电池已成为业内共识。随着动力电池对安全、电化学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电池企业对电池材料的要求将逐渐提升。同时,高安全电池技术,如固态电池技术将成为下一个突破口。
针对当前动力电池回收过程中出现的专业性不强、安全性差、入行门槛低、拆解不规范等问题,张天任表示,要严格回收再生企业的准入门槛,加强监管维护公平秩序。
以强约束和明确目标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随着我国电池行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在海外市场面临更高的低碳化要求。张天任提出,要以数字赋能、创新驱动,构筑绿色智造体系、建设智慧运营系统、打造产业服务生态,加快推动产业向绿色、智慧、高端方向转型。
“目前一些企业数字化能力和水平偏低,尚未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内部数据链,加上数字挖掘和分析能力不足,导致企业数据应用还未能创造最大价值,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我国制造业转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张天任强调,首先企业自身要减少排放;其次,要促进传统储能向清洁能源转变。“在一个以化石能源为主导的传统能源体系中,走出一条能源清洁化之路,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张天任如是说。在电池制造过程中,从产品设计的生态化到制造的清洁化,以及产品回收以后的无害化处理,在这一过程中推动形成闭环运营,对“碳达峰、碳中和”作出积极贡献。
不过,张天任并不担心动力电池“走出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碳壁垒”相关问题。在他看来,“双碳”战略的提出和逐步落地实践,以强约束和明确目标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加速我国能源转型和能源革命进程,对打破“碳壁垒”、畅通国际大循环非常有帮助。
来源:中国汽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