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季丨全国人大代表张天任:打通产业扶贫“最后一公里” “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是关键

发布时间:2020-5-22 16:11:00  阅读数:6467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如何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打通产业扶贫“最后一公里”成为关键。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提交一件《关于深化农合联“三位一体”改革 打通产业扶贫富农“最后一公里”的建议》,呼吁继续深化“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助推脱贫攻坚任务,实现乡村振兴。

张天任认为,产业扶贫是构建脱贫长效机制的治本之策。作为基层代表,他深入各地农村调研,倾听人民群众的声音,深深认识到,农合联“三位一体”改革是产业扶贫的有效途径。2006年,浙江率先在全国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如今农合联“三位一体”改革已在浙江全面推开,为打通产业扶贫“最后一公里”找到了新路径。

张天任表示,通过农合联“三位一体”推动产业扶贫的模式在许多地区得到了推广,尽管多地都有自己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致富增收快,但低收入群众基数依然不小,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年老无劳动能力的支出型贫困户,还未找到很好的脱贫增富途径;帮扶举措多,但政策的精准性依然不够,对贫困群体精准扶贫的机制还不够完善;市场化的帮扶机制不健全,扶贫产品存在着质量把控不严,销售价格偏高的问题,过度消费社会爱心力量;少数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不够,少数贫困人口产生了寄希望于政府给钱、给物,没有主动脱贫的动力。受上述因素的影响,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可推广性不能得到充分体现,个别项目甚至出现劳民伤财的情况,进而增加农村贫困群众抵触、拒绝情绪。

张天任建议,产业化扶贫应在精准扶贫对象、精准产业定位选择、精准农技和市场服务、精准产业发展保障机制、精准后续管理提升的基础上,深化农合联“三位一体”改革,积极探索建立社户对接助农增收机制。要认定符合“三有”(有劳动能力、有脱贫意愿、有勤劳习惯)的低保户、低保边缘户、支出型贫困户作为重点扶持对象。要依托当地区域特色,选择技术成熟易掌握、市场效益较稳定、增收成效较快的优势特色农产品进行帮扶。此外,要结合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政策,对基地、产业帮扶等予以补助;对技术能力不足的予以免费辅导,一对一帮扶;对产品销售,推行自销为主确保有着落,从各个方面打通产业扶贫通道。

张天任说,“要全面深化‘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助推产业扶贫,精准把握‘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的重点环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真正实现脱贫攻坚任务,政府要与群众合力,共同打赢这场贫困歼灭战。”

编辑丨钱韵涵

校对丨田倍蓓

审核丨张   慧

统筹丨王恒利